黑暗、肮脏、臭气熏天的猪圈里,一个被切掉四肢和舌头、弄瞎双眼的人,求生不得,求死同样不得……这是一段让今人读来,也难以置信的历史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由此,历史上也诞生了一个名词--"人彘"。
其实,戚夫人的"人彘"之祸本可避免,因为刘邦死前察觉到,自己钟爱的这个女人未来可能会死于非命。为此,已采取防范措施,只是在实际运作中选错了执行者。
1、杀猴给鸡看
刘邦末年,率军剿灭陈豨、黥布,回军还师长安时,因箭伤发病。此时,又传来燕王卢绾造反的消息,无力亲征的刘邦,派樊哙去平乱。此时,有人打小报告,刘邦听后勃然大怒--
用陈平谋,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,曰:"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,平至军中即斩哙头!
于是就听取了陈平所献计谋,把周勃召来,在病床上给了他一道圣旨,意思很明确:陈平马上驾车带着周勃,让他取代樊哙领兵,陈平到军营后马上砍了樊哙的头。
为什么要对从自己还是一介白丁,就誓死追随他,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,而且还是自己妹夫的樊哙痛下杀手?
说来简单:杀猴给鸡看。
猴,是指樊哙;鸡,是指吕雉吕后。就是要通过杀樊哙,在吕后面前立个威,告诉她不要胡作非为。
2、小报告是啥内容
刘邦采取的这个行动,源起于那个小报告。那么小报告的内容是什么?下面我们就来看看--
人有恶哙党于吕氏,即上一日宫车晏驾,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、赵王如意之属。
原来有人诋毁樊哙和吕后结党营私,计划刘邦有朝一日死去后,由樊哙带兵把戚夫人、赵王如意等人全部杀死。
注意,在这里司马迁记载时用了"诋毁"二字,如果是真的诋毁,那一定是戚夫人派人所为。如果不是诋毁呢?有没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呢?结合吕后掌握的所作所为,后一种可能极大,就是樊哙和吕后真有这么一个计划……
戚夫人是刘邦晚年最宠爱的女人,赵王如意是戚夫人所生。爱母及子,刘邦一度曾想让赵如意取代刘盈成为太子。最后关头,吕后问计于张良,跑到山里找来4个老头(商山四皓),成功阻止了刘邦换太子的可能。
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档子事,已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的刘邦,预料到自己死后戚夫人、赵如意将凶多吉少,在接到小报告后马上采取防范措施,派陈平、周勃去执行"杀猴"任务,剪除吕后的羽翼。
摸了一辈子枪把子的刘邦明白,掌握不了军权的吕后翻不了天。
3、陈平没有执行
刘邦明白的事,吕后也明白。她知道戚夫人、赵如意对自己和刘盈的危险只是暂时解除,地痞出身的刘邦向来崇尚实用主义,哪天神经一下,一切都可能翻天。
跟着丈夫白手起家的吕雉,更知道军权的重要性,把舞阳侯樊哙作为军中的靠山,何况这个樊哙还是自己的妹夫。当然,为了防备万,她跟妹夫、妹妹等人极可能最早制定紧急预案。
但是,在领命上路之后,他的大脑迅速冷静下来。是把自己未来的命运,拴到将死的刘邦身上,还是跟着吕后继续享受后半生的荣华富贵?
陈平,背叛了刘邦临终托付,作出了最利于自己的选择。自然,也就播下那粒"人彘"之祸的种子。
最后说一句:史书记载张良和陈平无后、绝户。二人都因谋略阴险甚至狡诈而杀气太重,因此命里无后,失去后嗣传承的机会……
如果此说成立,那么要加一句:陈平尤甚!
在吕后和戚夫人两派角力中,刘邦走向了生命尽头。深知吕后心狠手辣,刘邦派出了最信任的两员大将。千算万算,没算到陈平"阵前反水"了。
上路后陈平对周勃说,樊哙是皇帝小舅子,立了那么多功,又是吕后妹夫,皇上一时气愤要杀樊哙,万一将来他后悔,我们就倒霉了……所以,陈平没按刘邦圣旨要求,只是把樊哙绑起来,用囚车慢腾腾地押往长安。
史载:至则高祖已崩,吕后释哙,使复爵邑。
4、"人彘"种子谁洒下的
戚夫人被残害成"人彘",让今人读史,不免嘘唏感叹。有人说,如果最终是戚夫人当权,吕后的下场是什么样也未可知。但是,历史没有假设。
回看这段历史,与其说是吕后导致戚夫人的"人彘"之祸,不如说陈平才是洒下"人彘"种子的人。
平生以奇谋多计闻名,陈平没有执行刘邦的临终托付,究竟是担心刘邦反悔,还是担心吕后在刘邦死后向自己开刀?
其实,这个问题有答案:陈平在刘邦死前一直跟随左右,不可能不知道刘邦此病非同一般,说不定斩杀樊哙的建议也是他提出来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