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近年来,望谟县王母街道积极对基层治理短板和弱项,聚焦党建引领,积极用好党员干部“双报到”“双报告”,建立“党小组+网格员+联户长”基层治理“铁三角”,以区域统筹、条块协同、上下联动、共建共享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,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再提升。
抓党建,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“奏强音”。发挥各级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,健全“街道大工委+社区大党委+网格党小组”的三级组织建设,目前辖区23个网格党小组和联户长479人全部投入使用;变治理压力的“乘法题”为治理主体的“加法题”,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;坚持各领域党建同步推进,将形式上互不隶属、领域上多元多样、管理上条块分割的单位和组织联结起来,定期组织班子成员、党政办和党建办工作人员以及各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,形成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。
抓服务,满足群众多元需求“做知音”。建立“力量全介入、问题全收集、服务全覆盖”的社区治理体系,创新探索“居民说事”“居民议事”“社区调解室”等居民参与的沟通协商机制,从“微治理+群众议事”变“唱独角戏”,再到“群众参与”,通过居民现场提事、楼栋长收集事、网格党小组办事、社区(物业)说事议事、多部门联动办事、追踪查事办事的模式逐步化解居民矛盾诉求;以上门入户征求意见等方式,常态化走访民情、排查矛盾、了解需求,围绕民意进行靶向施策,精准提供服务需求;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和“双报到”活动,推行“群众点单——社区派单——单位(党员)接单”问题解决模式,广泛征集居民群众“微梦想”“微心愿”“微诉求”,积极服务居民群众,不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新机制。
抓治理,形成社区治理合力“按重音”。按照“三强两好一满意”的标准,不断强化村(社区)党组织“能者上、平者让、庸者下”的竞争激励机制,优化村(社区)党组织队伍建设,加大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触网工作,开展了“支部微课堂”“有声读书室”等活动,通过“面对面”与“键对键”相结合,让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的治理能力。同时,把抓基层党建纳入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实绩考核,对考核排名靠后、工作不力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、调整、追责,有力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
编辑 彭芝莉
二审 聂娜
三审 陈俎宇